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对话”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探秘中国古人中秋节“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3-09-29 19:34:18来源:
   题:“对话”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探秘中国古人中秋节“打开方式”

  9月29日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这天, 记者与许多合肥市民和游客一起走进安徽博物院,与馆藏文物“对话”,探秘中国古人中秋节的“打开方式”。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等,在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

  据安徽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华伟介绍,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与春节和端午节相比,中秋节形成得最晚。”刘华伟说,中秋节开始于唐朝,但在唐朝还不是特别隆重的节日。唐朝已有赏月、祭月、拜月的风俗,相关内容在唐诗中可见一二。

  安徽博物院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月宫纹菱花铜镜,是典型的“中秋文物”。刘华伟介绍,该铜镜已具较为完备的图像组合,嫦娥、玉兔捣药、蟾蜍皆为月宫中重要的组成元素。月宫镜正是在唐代道教盛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月宫的认知和憧憬。

安徽博物院馆藏唐代月宫纹菱花铜镜。安徽博物院供图

  刘华伟说,到了宋朝,中秋节开始成为重要的节日,赏月之风盛行。宋代古籍《东京梦华录》记载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在当时的京城中秋之夜,小孩子无论男女,都会穿上成年人的衣服,焚香拜月。酒楼、商铺会做专门的中秋装饰,推出应季的产品。

  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刘华伟介绍,据明代古籍《帝京景物略》记载,中秋节当天要办祭月活动,家里还要在月亮升起的方位设置一个拜祭点,叫作月光位。典礼开始的时候,要给月亮上供、叩拜,然后烧掉月光纸,撤掉供品。如果出嫁的女儿这一天正巧在娘家,那么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婆家,因为这一天也被称为团圆节。

  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明代玉兔捣药图三足铜镜,高18.3厘米,直径11.8厘米,镜缘厚0.7厘米。该铜镜造型为祥云托圆月,祥云下装饰两足,与镜背面装饰的一足,形成三足支撑。

  刘华伟说,古人常将铜镜喻作明月,视白兔为祥瑞之兆,祥云托月有兴福降祉之意,寄托了古代女子向往团圆的浪漫情怀。

  兔子是常见的中秋绘画题材,被赋予吉祥、长寿、多子等不同的美好寓意。安徽博物院馆藏的明代曹鹏《秋香传桂图》立轴,用一对兔子的形象表达了“成双”“团圆”等美好观念;清代朱吟《絮兔图》立轴描绘三只兔子,一深二白,于草丛中寻食游玩,传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清杨晋《中秋玩月图卷》部分。安徽博物院供图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糕点之一。刘华伟说,据史料记载,宋朝已经有月饼。到明朝,中秋节吃月饼才成为风俗。

  安徽博物院馆藏了部分清代“木制饼模”,样式各异,图案精美。用这些饼模制作的月饼,不单是一种特色美食,也寄托了海内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