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100公里 内蒙古“90后”牧民的游牧之路
“遥远的天空之下,是蒙古族的摇篮;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心灵的归处;爱敏河的水,纯洁得像一颗心;归乡的思绪,是禁不住的泪和唱不完的歌。”转场间隙,“90后”牧民钢苏勒德一边看着牛羊一边吟诵着蒙语诗歌。
每年盛夏,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牧民纷纷开始夏季转场,传承古老的游牧文化。通过轮牧,草场有时间休养生息,即可以保护自然草场,也能让牲畜吃到更多种类的牧草。
近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钢苏勒德计划用3天时间转场,向北迁徙100多公里。记者跟随钢苏勒德的步伐,记录了这次游牧之旅。
启程这天,钢苏勒德的姐夫和好友早早过来帮忙,他们一起给牛羊做好标记、清点数量、再给它们饮饱水。
但出发前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头母牛遭遇难产。经过5个多小时的“助产”,小牛还是不幸夭折。本以为能带着新生命出发的钢苏勒德显得有些失落。
次日凌晨,钢苏勒德惊喜发现牛群中顺利诞下另一只小牛。他激动地对记者说:“看,昨天晚上下的新牛犊,惊喜总比意外多。”
那天的清晨,草原上空出现了日月同天的景象,太阳与月亮东西辉映。钢苏勒德说:“月亮白天出现,这是月亮留在草原上过夜了。因为草原太辽阔了,月亮一晚上都走不完。转场也是一样,我们的家乡很大,一两天都走不完。”
在牧区长大的钢苏勒德,大学毕业时选择留在城市成为插画设计师。打拼几年后,他发现自己和妻子最向往的生活依然在草原上,于是3年前带着孩子们回到草原。他感叹:“回到草原以后才发现,我对这片土地的爱比我想象中的还浓。所以我觉得我从市里回到草原上的这次转场,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次转场。”
转场途中,钢苏勒德用平板电脑为记者展示他几年前画的儿童绘本。一页页绘本描绘着关于游牧的传统习俗,他想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游牧文化。
转场的行进速度需要精准把握,不能太快或太慢。这一次转场速度有些快,导致牛羊非常疲惫。天色渐暗,转场小队决定就地露营,让牛羊休息。当记者问及走得这么快,回去会不会被父亲批评时,钢苏勒德说:“不会,我该扛的就得扛了,他已经交给我了。”
第3天凌晨,蒙蒙细雨笼罩着北部草原,湿润的草场展现着勃勃生机。修养了7个多月的夏季牧场,已经为牛羊准备好丰美的牧草。这次转场顺利结束,转场前的120头牛,变成了121头。
钢苏勒德对草原的生命力发出感叹:“草原上每天都有新生命诞生。小牛、小羊是我们能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小鸟、小兔子。草也一样,昨天下的雨,今天新草就都出来了。这就是一个不得不浪漫的环境。”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游牧这个形式,而是一种游牧精神。这种精神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草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一种智慧。我们也是从上上一辈学会的,然后我们也应该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觉得我能做好。”钢苏勒德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