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火眼金睛的“钢轨医生”:于细微处抓住每一个可疑波动

发布时间:2023-07-01 13:36:19来源:
  “探头前移,左右偏斜一下,找到波长最高点……”6月29日,广铁集团长沙工务段株洲探伤车间班组长彭宇松在黑石铺站内北牵出线进行道岔加强检查,他一边盯着仪器显示屏,观察波形和参数的变化,一边指导执机人如何调整探头位置。

  “干这项工作必须得仔细,要通过波形图来判断内部是否有缺陷。比如裂纹、核伤超过3毫米,就达到了重伤钢轨的标准,需要尽快更换。”彭宇松目光炯炯,仔细地盯着显示屏上波形图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屏幕上的波形变化很快,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很难发现可疑伤损的波动。”

  在铁路,钢轨探伤工是一项技术性强、责任心重的工作,肩负着探测钢轨伤损的重任,被称为铁路线上的“钢轨医生”。“钢轨受列车长期碾压和昼夜温差产生合应力,内部可能会产生细微裂纹和一定伤损。”彭宇松说,他的工作就是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和手工检查锤检查钢轨内部的伤损病害和异常情况,在伤损没有恶化前,提前发现暗藏的隐患,及时更换钢轨。

  随着暑运到来,京广线上列车运行频繁,容易对钢轨线路造成一定影响。夏日,室外热浪滚滚,钢轨轨面温度接近47℃,彭宇松每天的任务是肩扛手抬60多斤重的探伤仪避车上下道20多回、弯腰蹲起上百余次、分析波形20多组,在铁道线上行走六七公里的路程,在京广线上查找安全隐患,为暑运安全保驾护航。

  探伤工的任务看似简单,但是坚持下去并不容易。频繁的蹲起和弯腰动作不仅十分消耗体力,而且容易造成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盖磨损等毛病。“我的右腿膝盖前两年才动过手术,他的腰也有问题。”彭宇松指着旁边另一名同事胡昊说。

  行走、检查、标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彭宇松始终坚持作业标准、一丝不苟,认真给钢轨设备“听诊把脉”,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

  “干就要干到最好。”为了练就准确甄别伤损隐患的真功夫,彭宇松每天都钻研探伤业务,总结隐患伤损规律,为每一段钢轨、每一组道岔建立“户口本”,将64公里线路、200余组道岔养护数据熟记于心。彭宇松有个记事本,记录着重点钢轨的特点和历次探伤时间,工区内每一个容易出重伤钢轨的地段都被精确地画在记事本上。“记事本能提醒我附近还有哪些重要探测地段,每一次检测重点地段,都要集中精力、慎之又慎。”

  针对现场探伤作业中遇到焊缝轨底探伤等探伤技术难点问题,彭宇松不断创新技术工艺,在焊缝试块上反复探、反复测、反复量、反复辨,确定各种焊缝不同位置、不同类型伤损波形,认真研判伤损波与焊缝焊筋波的出波规律,仅一个季度就完成焊缝探伤265个。经过不断摸索,彭宇松最后总结归纳出焊缝探伤“八字工作法”——“准校、细察、精探、慎判”。自彭宇松总结推广焊缝探伤“八字工作法”以来,有效地解决了轨底焊缝探伤的技术难题,先后检查发现焊缝伤损20余处,防止了因轨底焊缝伤损引发的断轨,确保了设备质量安全稳定。通过不懈努力,他先后荣获“全路技术能手”和广铁集团“首席技师”“劳动模范”“广铁工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彭宇松20年如一日扎根现场,展现了他“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钢轨载着列车不断蜿蜒向前,彭宇松始终在工作岗位上挥洒着辛勤汗水,用一双“火眼金睛”,践行守护安全的职责与使命,誓要做最好的“钢轨医生”。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