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两院院士重庆探讨肿瘤领域基础研究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3-03-29 01:02:24来源:
第十一届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暨金凤肿瘤高峰论坛28日在重庆举行。院士专家们围绕肿瘤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诊疗的最新成果交流探讨,展示中国肿瘤领域原创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全球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表示,全球围绕肿瘤诊治已有200多年研究历史、千百万篇研究论文,但无论是肿瘤早期诊断还是有效治疗,目前仍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包括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炎症密切相关,系统研究‘炎—癌’恶性转化是实现肿瘤早防早诊早治的关键突破口。”王阳红以肝癌为例,终末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2%,而如果是极早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4%以上。只有控制炎症,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才能降低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詹启敏作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詹启敏作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特色癌种之一,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约55%。其中,食管鳞癌是其主要病理类型,占9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詹启敏表示,食管鳞癌的诊疗缺乏有效的分子靶点和分子分型。他介绍,人类癌症的综合分子分析已经产生了分子分类,以便对癌症患者进行精确管理。

  “传统诊断病理学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迈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凤实验室主任卞修武表示,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

  他表示,“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完)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