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斗门打造“一条鱼”的气象服务
作者 王坚 周珍丹
“因为鲈鱼产业发展得好,年轻人都愿意回家乡做事。村民们都盖起了像小别墅一样的房子,车子更不必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52岁的广东省珠海人梁美容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要全力做好一条鱼的文章!”梁美容是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干部、妇联主席,也是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远近闻名的“海鲈养殖能手”。
白蕉海鲈是广东的特色水产品种,是中国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2021年白蕉海鲈养殖面积3.2万亩,年产量达12.31万吨,占全国海鲈总产量六成以上,国人餐桌上每10条海鲈鱼,就有6条产自斗门区白蕉镇。2020年,梁美容生活的白蕉镇昭信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全村海鲈养殖年生产总值4.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7万元。
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海鲈在养殖过程中,常常面临水体缺氧的问题,轻则影响海鲈品质,重则导致海鲈“全军覆没”。
据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介绍,水体缺氧往往发生在季节转换、风向转变、气压突变等天气条件明显变化的前后,水体溶氧量偏低造成海鲈出现缺氧浮头现象,轻者会影响海鲈的正常生长、摄食,严重时则会造成大量死亡,导致损失巨大。
如何增强海鲈养殖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风险能力,降低因天气条件造成的损失?为海鲈养殖提供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技术支撑,成了斗门气象部门关心的事儿。
当地气象部门迎势而上,为海鲈养殖提供直观、有针对性预报服务产品的同时,不断探索发展“气象+渔业”智慧服务模式,进一步将气象服务融入海鲈等特色水产养殖业。从鱼苗投放到适时捕捞等各关键环节,气象部门探索提供全方位、精细化、个性化的预报服务产品,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2021年5月,斗门区气象局以需求为导向,派出以技术骨干组建专业气象服务团队,积极探索白蕉海鲈气象服务新思路。期间,该团队多次到河口渔业研究所等主要海鲈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海鲈养殖户对海鲈养殖的气象服务需求,了解并记录清明节、白露节气等关键时间节点,以及高温闷热、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容易触发白蕉海鲈养殖鱼塘水体低溶氧量的发生情况。
自2021年8月起,该团队在河口渔业研究所、灯笼村、鹤洲北、东围村、永发布设5个白蕉海鲈气象服务试验站点,通过搭建水质监测设备,收集积累白蕉海鲈养殖水质监测基础数据。
目前,斗门气象部门每周定期向白蕉海鲈气象服务试验站点发布海鲈养殖一周天气影响预报,遇到灾害性天气或转折性天气时,提前发布气象预报服务信息,提醒养殖户做好防范。
当获悉养殖户反馈海鲈出现缺氧浮头现象时,该团队还会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气象服务。他们通过对比气象、水质数据,分析原因,依据气象要素对水质因子的影响情况,调控水质因子指标达到减少海鲈缺氧浮头现象。
此外,该团队还向养殖户了解并普及购买政策性淡水水产(风力指数、气象指数)保险情况。当风速、气温达到理赔值时,养殖户便能获得赔偿。
一年多来,气象部门共开展针对海鲈养殖的调查研究和现场气象服务50多次,在白蕉海鲈专用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不同条件下对海鲈养殖开展的气象服务情况、气象因素影响程度及采取的措施。收集到的个例,都对研究海鲈养殖各关键环节气象影响指标及致灾阈值,带来重要参考价值。
斗门区气象局表示,未来,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强对天气机理、气候变化对海鲈养殖的基础研究,深耕海鲈养殖特色气象服务,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