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见证矿山变“绿山”
初夏的内蒙古绿意盎然,行走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矿区,原有的弃渣废土荡然无存,绿色矿山悄然崛起。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小三角”经济圈和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中,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经济体,储藏着丰盛的矿产资源。
2013年,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被断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革示范试点园区,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园区。
近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动身,一路西行,来到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小镇——棋盘井镇,探访这里矿山变“绿山”的故事。
智能矿山:产煤不见煤
“每天3000米的巡井任务,以前两个人得须要3个小时才干完成,现在4个机器人巡井,50分钟就能高效完成。”国家能源团体蒙西棋盘井煤源基地(东区)机电副矿长王龙指着一排大屏幕,自豪地告知记者。
该基地2020年试运转至今,通过先进的5G网络平台、数据中心、AI核心平台、无线通信网络创建,将各个子体系串联整合在一起,构筑高效的主动化把持体系,实现采煤、运煤全环节井下作业。
王龙说,通过智能化创建,能够减人提效,让采煤工人的安全效益最大化。“依照传统矿井创建大概须要500至600人,现在我们全矿仅有310人,实现了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少人作业。”
基地综采队支架工庞博介绍:“以前20米长的工作面须要配置150部支架,每10部支架须要一个人不停操作,劳动强度非常高。智能化矿山创建后,一个工作面只须要一个支架工,就可以完成150部支架的主动化操作。”
庞博说,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革,现在工作起来更加规律。“早班检修、中班生产、周末不上班,可以有更多时间陪同家人。”
内部形成绿色小循环的建元煤矿,条条产业链“有煤不见煤”,通过将近5000米的皮带长廊将所采煤炭安全运送至洗煤厂。
经过治理,鄂托克旗的矿山与周围环境质量显明改良,形成矿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矿山生态新环境。
变废为宝:渣山变公园
棋盘井矿山地质公园是当地有名景点,这里绿树成荫,小河潺潺,谁曾想到,这座惬意的休闲公园所在地原是采煤沉陷区。
如今,建在棋盘井镇区与矿区接壤带上、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地质公园,成为集煤矿采空区治理、固废运用、生态修复、园林景观创建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公园。
“矿井通过连采连充的采煤方法,将采煤工艺和填充工艺科学联合,把开采回来的煤炭依照85%矸石、10%水、5%粉煤灰进行科学配比,形成混凝土填充到井下采空区,可有效防止地面塌陷。”鄂托克旗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闫志荣详细介绍道,通过充填开采打造了生态创建与矿山开采相联合的公园式景观。
走进公园内,既有清音塔、苏勒德敖包等古色建筑肃穆相立,又有中西雕塑、人造假山等别致风物遥相呼应,游览休憩、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
“本来这里乱石林立,自打建成公园后,我们下班后有了遛娃、遛弯儿的好去处。”当地居民王平感想颇深。
“新能源+”:为治污开“良方”
鄂托克旗有11家“三权不变”企业,其中8家煤矿企业正常生产。“求生存”“求生态”并举,传统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相融会是鄂托克旗追求的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
27辆电动矿卡自卸车,配套创建内蒙古西部首座矿卡智能充换电站,而上游公司5MW光伏发电项目的电能随时为充换电站的稳固运行保驾护航……一幅绿色矿山创建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电能作为终端能源,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改良了矿区作业环境。电动重卡可在8分钟内完成电池充换,每辆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6吨、一氧化碳7吨,将清洁能源就地转换。
近年来,鄂托克旗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在保住生态红线的同时守住了发展的底线,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现活力,一幅生态经济发展的美妙画卷在乌仁都西山脚下连绵。
鄂托克旗政府官方材料显示,鄂托克旗共有采矿企业160家,拟建成绿色矿山99家。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内蒙古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9家。打算到2024年底,所有到达绿色矿山创建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