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奋力耕耘正当时 习近平指引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发布时间:2023-08-10 19:27:55来源:
  2023年中策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奋力耕耘正当时 习近平指引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深入地方考察调研,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仓廪实 天下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首站,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这个基地集水产饲料、种苗、养殖为一体,承担着渔业良种培育攻关等任务。

  时隔3个多月,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农业大省四川考察时将目光投向了农作物种子。他指出,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从渔业种子到农作物种子,传递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的殷殷关切。近年来,我国瞄准育种创新攻关、种质资源普查、种业企业扶优等领域有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海洋渔业资源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种业振兴,正在路上!

  一垄一亩,承载民生。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望着广袤的田野,他思虑深远:“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他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小麦、辣椒长势,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从盐碱地开发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向土地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益,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3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夏粮实现了丰收。夏粮颗粒归仓,新一季秋粮压茬推进。放眼沃野田畴,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产业旺 乡村兴

  广东茂名,一颗荔枝,引领振兴。

  “希望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兴旺,像荔枝一样红红火火!”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看到乡亲们通过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他感到很欣慰。

  柏桥村地处荔枝种植黄金地带,有着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目前,村里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占到村子耕种面积的87%以上。近年来,柏桥村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打通荔枝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鲜果加工、电商带货、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约5.1万元。

  柏桥村是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一个村。在这“荔枝之乡”,他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

  “重中之重”,可见分量。

  延安苹果、大同黄花、兰州百合、丹东草莓……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聚力产业振兴,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谆谆嘱托,指引方向。

  大江南北,各地铆足干劲向全产业链发力、向农业现代化迈进:贵州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让生态和农业经济进行良性循环;河南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浙江夯实乡村数字经济基础,农村电商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广袤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同发展 共富裕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走进岭南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

  考察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来到古都西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深入内蒙古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共同富裕是一个老话题,又连着一个个新课题: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农村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么建?

  直面问题,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想得深、点得透——

  “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

  字字千钧,指明路径。

  ——促农持续增收。从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到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再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美化乡居环境。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压茬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

  ——树立文明乡风。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如今,全国所有行政村都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开设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富裕农民、呵护农民、提高农民,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扎实推进,释放出乘数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平原之上,稻谷飘香。

  乡野之间,丰景在望。

  振兴之路,步履铿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梁秋坪)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