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胸怀祖国,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22 12:14:40来源: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作为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奋力攻关,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步履不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烯烃是基础化学品,主要从石油中提炼。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为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世纪80年代,早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读博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便关注“以煤代油”,探索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1995年,经过奋战,刘中民研究团队取得了技术突破,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后来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成果服务国家发展,科研才更有价值。”为了让技术落地,刘中民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做工业性试验。当时,企业对“以煤代油”生产烯烃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处处碰壁,但刘中民从没有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刘中民团队主导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宣告成功。2010年,神华包头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我国率先实现了这一领域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随后,团队又根据催化剂性能要求,不断优化甲醇制烯烃技术,使我国持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煤制乙醇”是刘中民瞄准的又一个富有挑战的技术。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煤基二甲醚制乙醇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工业化。2023年,历时10年,刘中民团队科技攻关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建成中交,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地质师李德生迎来了百岁生日。一生“为祖国找油”,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石油工业史,是我国石油地质事业奠基者之一。

  脚踏毡靴三进祁连山,驾车驰骋在茫茫戈壁和东北雪原。玉门、大庆、延长……我国每一个大油田,几乎都有李德生用小地质锤敲打过的痕迹;每一次石油会战中,几乎都有他奋战的身影。

  “干这一行,就要终身为石油地质、为石油工业发展而努力。”李德生说。

  大庆石油会战前夕,如何生产出自己的“工业血液”,成为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石头。李德生所做的工作,促进了大庆油田的发现。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64年,胜利油田会战打响。李德生马不停蹄,与同事们日夜攻坚,在短时间内确定了地下复杂的断层系统,为会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他又先后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担任渤海湾综合研究大队地质顾问。

  基于胜利油田会战的成功经验,他总结出的勘探开发理论,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直面挑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研制出国产高原直升机,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的心愿。

  在结冰、冻雨等高原复杂环境下使用,直升机必须攻克一项关键技术——旋翼防/除冰,当时,这是少数发达国家才掌握的技术。“破冰”重担落在邓景辉团队肩上。

  “核心技术,再苦再难,也要靠自己搞出来!”邓景辉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四上高原、四进高寒,邓景辉带领团队立足自主研发,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轮优化迭代、集智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直升机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加之恶劣的试验试飞环境,邓景辉的眼睛出现了病痛。为了保障型号的顺利推进,他将治疗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型号完成定型并交付用户。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第四代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刚做完眼睛手术的邓景辉无法观看电视直播,只能收听阅兵新闻。那一刻,他激动不已。

  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章进入中国电子所属某企业。虽然不是通信专业科班出身,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她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自学,短短数年,从学科“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带头人。此后,她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移除通信路上的拦路石,让通信更好地助力任务执行。”如今已是项目总师的陈章正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继续攻坚克难。

  深潜大洋、极地科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是同时拥有这难得经历的女科学家。2013年7月至9月,唐立梅参加了“蛟龙”号首次科考,并执行了第七十二次深潜任务。2017年11月,她又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成为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

  结合科考亲身经历和海洋科学知识,从2013年开始,做各种科普工作成为唐立梅工作的一部分。赴云南偏远山区讲课,为孩子们送上一线科考探秘见闻;为西部少数民族女童班授课,带她们领略大山之外的远方……她的线上科普讲座,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许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为青少年做科普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我会将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唐立梅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为基础研究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