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强农兴川

发布时间:2023-06-05 18:23:23来源: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川“三农”工作多次作出主要唆使——2013年5月,在四川考核时请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2017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加入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2018年2月,在四川考核时指出,要把发展示代农业作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2023年6月,在四川考核时强调,要在新时期打造更高程度的“天府粮仓”。

  四川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四化同步、城乡融会、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创建,将推动农业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以赴创建好新时期更高程度的“天府粮仓”,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保耕地就是保粮仓

  “先有天府良田,后有天府粮仓”。耕地是食粮生产的命脉。第三次全国领土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9年,全国耕地减少1.13亿亩。与全国相似,四川省耕地面积在领土三调时也有减少,10年间新增非农创建用地826.3万亩。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核,第一站就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总书记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食粮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期打造更高程度的“天府粮仓”。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视处副处长吴玺介绍,2020年至2021年,四川一举扭转了耕地面积连续减少的被动局势,实现耕地面积增加,增添耕地20多万亩;2021年至2023年,持续坚持良好势头,增添耕地20多万亩。

  完美的制度和严厉的义务,是实现耕地只增不减的要害。四川在全国较早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评系统,去年,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增添了一个新职务——田长。四川自此树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义务系统,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义务全笼罩。

  在四川,田长不是挂在牌子上的虚衔。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田长有五大任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永久基础农田特别保护、巩固晋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监测监管、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

  良田才干产好粮,基层干部和农民感受最逼真。良田是什么?就是高规范农田!在德阳市罗江区东娃子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刘孝东介绍,2021年,德阳市将农场的700亩土地建成高规范农田之后,实现了“一增一减”:亩均水稻增产300斤、成本降落150元,农场效益大幅进步。高规范农田创建使基本设施更加完美,土地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有了高规范农田,才有高收入农田。”谈到永丰村发展的实践,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钰说。永丰村建成的3100多亩高规范农田,阡陌纵横,机耕方便,水渠连网,旱涝保收,“稻—瓜—药”“稻—菜—菜”等三季轮作模式广泛推广,亩均收入可达万元,种粮不再是“亏本买卖”。

  为创建高规范农田,四川加大资金投入,近几年每年以45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规范农田5400多万亩;联合高规范农田创建项目,整合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运用、农作物秸秆综合运用等项目,连续晋升耕地产能,为打造新时期更高程度的“天府粮仓”供给了支持。四川出台新一轮高规范农田创建十年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新建高规范农田1857万亩,改革晋升1594万亩。

  撂荒地大面积复垦,是强化耕地保护和运用的标记性改变。2020年,四川撂荒地复垦面积首次超过100万亩,到2023年到达217万亩,成为全省食粮产量持续3年超过700亿斤的要害。

  改变何以产生?重在找准关键,对症施治。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调查剖析,呈现撂荒地有多重因素,重要关键源自劳动力缺失、耕种条件差、比拟效益低等,而劳动力严重缺少又首当其冲。

  对于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多万人的四川省来说,科学摸索人地关系是核心。

  在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复垦1590亩撂荒地的是2家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以增产食粮200多万斤。

  德阳市中江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但中江仍担起产粮大县的重担,全县耕地应种尽种,高产丰收,破解劳动力缺少难题的是“机械换人”。众玉辉稻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舰告知记者,合作社目前管理6000多亩耕地,只须要十几个人。

  “我们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完成机耕服务6.3万亩,节俭劳动力数以万计。”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凌说,不仅如此,还可实现亩均增产200斤以上,户均增收300元以上。

  年青人农村“挑大梁”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句话道出我国农业的隐忧:农业劳动力浮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教导程度化。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四川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92%,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2021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2万人,很多青壮年在外务工、定居城市。

  变更正在悄然产生。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身体娇小的王聪颖,讲起种地和采购农资,账算得很精。她管理着4家农民合作社,承包了5600亩良田。其中,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她担负职业经理人,实现范围化经营。2023年,仅杨柳合作社就种植粮油1223亩,农户入股获得154万元分红,她的管理收入有44万元,入股农户与职业经理人均实现“种粮有钱赚”。

  8年前,王聪颖大学毕业便选择回到农村做农业职业经理人。她说,随着农业共营制、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不断完美,再加上各类扶持政策以及新技术新机具的支持,过去“找人种田”变成了现在“抢着种田”。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3年内要把管理的粮田面积增添到1万亩。

  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是个老话题,在四川,我们找到了新答案。

  当王聪颖还在思考如何扩展种地范围时,在100多公里外的德阳,张艺凡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的农村缺乏年青劳动力,更缺青年农业人才。”

  这位“90后”川妹子大学毕业就回老家创业。“2015年,我用5万元嫁妆钱做本金,成立家庭农场,种植羊肚菌。后来,借助农商公司的担保政策,贷款200万元,有了扩展生产的底气。在政府扶持下,建起了冷库、加工车间等设施,逐步实现了范围化。2019年,营业额迈上了千万元台阶。”张艺凡说。

  罗江区捌零后家庭农场开创人何骏对于农村引进和留下人才有着思考:“要想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就要加强认同感和获得感。”何骏说,“我既是高等职业农民,也是家庭农场主,还是大学教师,最让我骄傲的是高等职业农民这一地位。罗江很早就出台了职业农民认证和评级政策,并补助社保、公积金等,这让年青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干劲更足了。”

  缭绕“谁来种地”“怎么留人”,四川出台多项举动,通过编制管理、职称评审等,激励青年才俊下乡进村。同时,加大省级农业补助力度。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处长张玲玲介绍,四川进步了种粮大户补助,将成都平原区补助规范进步到每亩90元、丘陵山区进步到100元。到2025年,相干补助将到达每亩100元,丘陵山区则到达150元。

  政策支撑,财政补助,地位认同,观念改变,四川农村地域引人留人的方法方式灵巧多变,成效显明。但从长期看,想要让人在农村留得住、有发展,还得从农业经营系统创新上着手。

  四川各地一直在摸索:为解决产业空心化、土地细碎化等问题,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委员会、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导培训系统、树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资源信息库和分类管理服务平台……让年青人感觉投身农业有奔头。“我们构建了‘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监视理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成都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研讨部部长刘波介绍,分红方法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合作社成员协商,重要采取纯收益按比例分红的形式。“农业共营制实现了‘种粮能赚钱’的目标,是吸引人才的要害。”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表现,今后要进一步做好“人”的文章,让乡村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每年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500名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00名以上、高素质农民2万名以上;领导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推行编制在县城、服务在乡村的“岗编适度分别”机制,推进科技人才向乡村汇集;激励支撑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证照办理、土地支撑、平台搭建、金融担保等方面供给服务保障。

  高科技产出高效益

  “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早春时节,在四川绵阳农科院的小麦实验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田间做育种实验的绵阳农科院专家。

  “这边是‘绵麦827’,专用面条小麦新品种;那边是‘绵麦907’,富硒富锌新品种;这个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绵麦902’,具有丰收性突出、矮秆抗倒、原粮品德好等特色……”走在田埂上,小麦育种专家、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对一块块麦田如数家珍。

  好种子、好技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观察四川时强调,要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从2008年配制杂交组合到2020年审定推广,绵阳农科院培养出矮秆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绵麦902”,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绵麦902’亩均能增产30公斤以上,按总推广面积推算,年新增产值在9000万元以上。同时,由于抗病性突出,每亩节俭农药和人工成本20元,总共能节俭2000万元。两项合计节本增收1.1亿元以上。”任勇给记者算出新品种能发明的宏大效益。

  “培养一粒种要花十年功”,仅培养“绵麦902”一个品种,任勇团队就历时13年,投入大批人力物力。“近年来,政府对种业的支撑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在团队创建、基本设施、科研装备等方面有了长足提高。接下来,还要在进步科研积极性、加快结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摸索。”任勇说。

  “四川是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二,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但与种业强省相比还有必定差距。全国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总额前十强没有一家四川企业,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资产总额不到130亿元。今后,将缭绕种质资源保护与运用、种业创新、企业扶优、基地晋升、市场净化等方面,实行现代种业晋升工程,创建一批种业团体和种业园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副处长杨琳玲说,今年将开展育种结合攻关,培养10个育繁推创新结合体,对重大推广品种履行后补贴政策,晋升结果转化率和效益。

  稳产增产根本在科技。四川农业科技资源虽丰盛,但科技转化利用不足的短板依然突出。2021年四川农业科技提高贡献率为60%,低于江苏、山东等部分农业大省。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服务主体、运用主体协同创新体制,成为四川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为推广运用农业实用技术,今年四川宣布了50个年度农业主导品种、111项年度农业主推技术;为进步农业机械化率,制订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重点服务组织评定及监测措施》,在山地占耕地77.1%的不利情形下,重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7%;在良种研讨推广上,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取得亩产950.3公斤的好成就,刷新了高产纪录……良种、良技、良机丰“粮仓”,创建更高程度的“天府粮仓”有了坚实的科技基本。

  农民“专”起来。“我是来加入柑橘种植培训的,‘学院’办过好多场培训,我次次都不落下。”在德阳市罗江区乡村振兴人才学院门口,柑橘种植户杨杰说。这个“学院”不简略,它是川西北柑橘专家大院,每年有专家常驻;它还是罗江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每年举行上百场各类农技培训。“在专家团队的辅助下,土地增了肥,果实提了质,柑橘质量也更好了,一年能挣10多万元。”杨杰说。

  农机开起来。在南充市西充县义青观食粮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智慧农机服务中心,屏幕正滚动播报农机作业供需信息。“西充县整合了全县范围以上农资供销网点、农机专合社、农机维修等经营主体,树立智慧农机管理平台。供需双方通过手机APP实时宣布信息,实现了找农机、找机手、找农活等业务的无缝对接。”西充县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主任刘梓益说,仅2021年平台就完成各类网上农业服务1108单,服务面积9.8万亩,交易金额近1000万元。

  服务沉下来。除了树立服务平台,西充县还树立了农业信息宣布体系,汇总气象、水源、土壤等信息,推送给农户和农业企业。“我们以前没关注这个信息体系吃了大亏。前段时间县里推送降温信息,我们没器重,成果霜冻让我们丧失600多万元。”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科举说,“农业技术服务太有用了!”

  在德阳罗江略坪镇,由彭丽管理的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用上了智慧大田农业种植体系,受益的农户有5100多户。“通过智能体系,我们能实时获取数据,还能远程管理农机和机手。不管呈现什么情形,都能敏捷作出决策。”彭丽骄傲地说,充足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结果,大大释放了农村劳动力资源。

  在四川,省市县乡村都在发展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努力买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广安市广安区有个政企合作项目——“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集智能育秧、农机服务、食粮加工、产品包装、专家服务等功效于一体,辐射广安市3县(区)42个乡镇,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2.3万亩,能带动5万余农户。这些项目不简略,连接着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

  现代化养猪强优势

  回锅肉是川菜当家菜,要做出一盘肥瘦相间、香气四溢的回锅肉,肉质很要害。研讨发现,瘦肉率在55%左右的猪较为合适。2014年,四川培养的“川藏黑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2020年,四川出台《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动计划》,提出把四川建成全国最大的特点风味猪生产基地、全国回锅肉优质肉品原料供给基地。2023年,四川特点风味猪出栏量达400万头。成华猪“嘉林黑猪”、川藏黑猪“黑味美”等多个四川特点风味猪品牌市场占领率正逐步晋升。

  四川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2023年,出栏生猪6548.4万头,坚持全国第一。如何确保生猪产业连续健康发展,怎样实现猪肉保供稳价,是四川的必答题。2023年,四川将确保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以上。从稳产保供到擦亮“川猪”金字招牌,都离不开构建现代生猪产业系统,四川正着力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生猪全产业链。

  在遂宁市船山区齐全生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栋气派的8层楼房在青山绿水间格外引人注视。这不是办公楼,是一座养猪楼。“园区总投资约5亿元,分布着两栋8层高的‘楼房式’智能养殖场,每栋楼可容纳生猪8000余头,全部园区年存栏母猪6万头,年可销售160余万头猪。”遂宁齐全农牧团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其权告知记者,“楼房式”养殖场占地仅12亩。相比平地养殖,养殖同等数量的猪只,“楼房养猪”可节俭用地90%,节俭用水70%,节俭人工成本近六成。

  “楼房式”智能养殖场既解决了用地、环保等传统生猪养殖的痛点,又通过集约化管理进步了科技含量,成效显而易见。事实上,引进现代化养殖企业、强调集群式发展也是四川多年来应对“猪周期”从被动到自动积聚下来的经验。依照计划,到2025年,四川生猪养殖范围化率要达65%以上。

  2020年,为加速四川由生猪生产大省迈向生猪产业强省,川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点产业集群项目。2023年,该项目区生猪存栏284.7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7.18万头,出栏444.25万头,同比分离增加31.84%、35.26%、31.62%。

  在集群式发展进程中,范围化养殖场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曾经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散养户们又有哪些变更?

  童其权介绍,公司为480户养殖户供给仔猪、饲料、技术,成品猪卖出收益按四六分成。2023年,公司实现肥猪销售38.7万余头,共计分红9000余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18万多元。南充市高坪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则采取“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包回收销售生猪,颐养殖最低收益,带动家庭农场44户,年出栏范围14.6万头。

  发展生猪生产,四川历来坚持“抓大不放小”。依托大型养殖场发展代养寄养,一大量中小养殖业主正加快融入现代生猪生产中。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加快发展家庭养殖,无条件的散养户则通过合作入股、共建共享养殖场等模式将疏散养殖改变为集中养殖。

  2023年,四川断定493家生猪养殖场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较2023年新增100家;断定2999家生猪养殖场为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较2023年新增499家。四川已累计备案专业从事生猪生产的家庭牧场超1.7万户。

  范围化养殖牢牢扭住产能的“牛鼻子”,彰显养猪大省多措并举稳产保供、稳健布局产业转型的担负。同样作为构建现代生猪产业系统的主要一环,四川多地正不断强化生猪产业科技支持的力度。

  站在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观景平台上,无疫小区及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尽收眼底,种猪楼创建正在收尾。“长期以来国内的生猪养殖依附国外猪种,打好生猪种业‘翻身仗’,必需晋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晋升生猪良种笼罩率。”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中友告知记者,明兴科技正结合7家生猪种业龙头企业、社会主体构建共享种公猪站,项目投用后,可实现能繁母猪头均增添效益1000元以上,助推全省生猪效益年增效5亿元以上。

  明兴农业科技还牵头联动四川6家生猪龙头企业共建区域性结合育种创新中心,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生猪出栏任务的前提下,力争将四川能繁母猪从400万头降至300万头,从而直接减少约200万吨饲料耗费。

  “三台已建成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且所有参加全国基因组结合育种打算,建成1个省级区域性种公猪站、2个区域性种公猪站、2个万头生猪扩繁场、16个千头生猪扩繁场,普遍采取物联网、主动温控、智能饲喂等数字化设施。”时任绵阳市三台县委副书记邓章军介绍,全县已入驻生猪养殖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多项基本科学研讨结果荣获国家科技提高奖。

  从圈舍到餐桌,四川正着力晋升猪肉高深加工才能,培养养殖屠宰一体、加工流通配套的新型产业系统。“十三五”时代,四川生猪年屠宰加工才能超过7000万头,冷库蕴藏才能超过30万吨,高深加工才能达5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进步生猪产业附加值的渠道有哪些?延伸加工产业链是其一。四川斯坦瑞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起于生猪屠宰,止于冷链猪肉或腌腊制品,规范化、智能化的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现在每斤猪肉的批发价是11元左右,加工包装好的五花腊肉每斤卖到50多元,产业链在延长,附加值也在进步。”四川斯坦瑞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运强说,2023年末,公司新增一条主动包装生产线,不仅让企业在包装环节的生产能效晋升了30%,还让人工成本降落了2%。

  此外,四川正在加速打造一批“川字号”特点生猪品牌。“今年,我们还有新行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王世林介绍,将制订出台生猪产业现代化计划和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计划,研讨树立四川省生猪产业现代化的技术规范系统,创建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努力稳产保供。

  土特产登台“唱大戏”

  尽管为全国食粮和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四川对自身的短板弱项始终有苏醒认识:四川农业长期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重生产、轻加工,重产出、轻市场的情形。四川15项农产品产量全国第一,但农产品初加工率仅64%,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四川有农业品牌1000余个,但著名度高、认可度高、溢价率高的名品较少。

  怎么办?解决路径就是千方百计强大乡村产业。

  “这个麦冬品德好,每斤20元。”在绵阳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华松家庭农场,农场主何华蓉刚与客商谈好一批订单。何华蓉是麦冬种植大户,每到春天特殊忙。麦冬常年每斤10元,可今年她家的80余亩麦冬,卖出了近13年来的最好价钱。何华蓉说,“我既种麦冬,又养猪牛。麦冬喜水喜肥,每亩能消纳6头至8头猪的粪污,这叫猪沼药种养循环。每亩能产麦冬3000斤,正常年景产值达3万元,除去3000元的肥料费和5000元的人工费,剩余的全是利润”。

  走出何华蓉家,看到邻近田间“种着”半米多高的水泥窄柱子。三台县农业农村局高等农艺师向荣光介绍,每亩地有60多根柱子,供种植苦瓜丝瓜时搭架用。苦瓜分泌的苦瓜素可以克制地下害虫,间种青贮玉米可为麦冬遮阴。近年来,当地摸索了粮药菜复合种植模式。芦溪镇党委书记王俊说,全国七成的麦冬产自三台县,核心产区在涪城村。全村1700多户,家家种麦冬,共有2500多亩,间种玉米2000多亩,年人均收入3万元。

  集中上市遇到价钱偏低和保留难题怎么办?在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气调仓储物流中心,记者找到了答案。温度5℃至8℃、湿度75%以内、含氧量3%以内,麦冬在此静待交割指令。公司创建了5000吨气调仓储物流中心,成为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麦冬产地仓。四川农商银行三台网点工作人员陈祥告知记者,这里是全县唯一的银行仓单质押指定仓库,三台产区约七成的麦冬由此对外流通。

  “公司牵头成立麦冬产业化结合体,包含5家龙头企业、3家科研单位、31家农民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代代为本公司董事长陈岗福说,企业寻找订单和供给仓储,合作社供给种苗,科研单位供给技术,家庭农场负责种植,金融机构供给贷款和保险服务,抱团发展。结合体成立以来,累计实现7.8亿元供给链金融贷款和4万亩麦冬种植保险和价钱指数保险服务。其中,麦冬价钱指数保险是全国首例。

  三台县是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依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晋升”理念,组建了4个农业产业化结合体。当地改革晋升一类益农信息社20个,把中国麦冬电子交易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四川市场实体化,电商销售额达18.6亿元。如今,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13亿元,麦冬即将成为四川省首个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品种。

  效益高不高,要看链条牢不牢;产值靓不靓,要看加工强不强;销路广不广,要看品牌响不响。四川立足特点资源,贯通产加销、协同农文旅,推进一二三产业融会发展。过去,农民增收一直局限在种养范畴,现在四川正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连续增收拓展,布局农民增收的“土特产”大文章。四川打造了“川字号”特点产业集群,完美了利益联结机制,这不仅仅体现在麦冬上。

  在龙安柚之乡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最有名的就是龙安柚。“柚子10元一个。”在龙安乡群策村的龙安柚母本园,记者偶遇正整枝的种植户谭庭春。谭庭春一家种了10亩柚子,每亩能结2000颗,产值达3万元,扣除复合肥和人工费,利润近2万元。她感受最深的是,几年间,柚子著名度起来了,由3元卖到10元,现在都是各地来的回头客,在地头就可以发快递。

  龙安柚在这里已有130多年种植历史。“起初种植没有计划,产品规范也不统一,长期只卖3元一个,仓储设施不足、快递物流不畅。”群策村群策龙安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华说,近年来,区里建成了龙安柚现代农业园区,在村里对接各大快递企业,柚子通过直播带货、电商直销等方法卖到了全国。

  “秘诀是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龙安乡党委书记杜海波总结说,园区最大的特色是以三变理念推进三产融会:产区变景区晋升了欣赏性;田园变公园解决了参与性;产品变商品进步了售价。龙安还聘任专业团队设计品牌logo、提炼广告语,进步产品附加值。

  龙安柚的变更是四川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缩影。“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推动生产供给链、高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卿足平说,四川推进从“生产型”思维转向“产业型”思维,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土特产”文章不断接续。四川着力推进“川字号”特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展示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形成更多特点农产品优势区;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示代食品产业,实行农业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进步产地初加工和高深加工程度。今年又有好消息,刚刚完成了“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的注册宣布,还将选育50个“链主”龙头企业,培养100个“川字号”特点农产品品牌。

  新农村刻画新美景

  “草树云山如锦绣”。昔日,李白一句诗勾画出四川风光的漂亮画卷;今天,这里的人们正在为这片古老土地刻画新景色。

  当地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推动现代化创建,最艰难最沉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推动现代化创建,就要让国民群众的生活超出越好。四川农村户籍人口超过总人口的60%、常住人口占比超过40%,农村仍是几千万农民常住的家园,这些年乡村面孔已有很大改良,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基本设施仍不完美,公共服务程度还不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开业,中国乡村自此打开了休闲经济的大门。“截至2023年,四川已培养形成乡村旅游景点136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20个、乡村民宿等各类经营户5.3万余家,全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913.1亿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特点产业发展处处长杨彪说,今年将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培养乡村多元业态。

  原样复建的“老街建筑群”内,供销社、杂货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游客争相挑选心仪的货品;灰白相间的农民新居整齐排列,沟渠中清水流淌……游客们说:“带着孩子来,既领略田园风光,又体验农耕文化。”不久前,四川颁布新增17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遂宁安居区海龙凯歌景区位列其中。

  这里是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海龙村。上世纪70年代初,海龙村就因沼气创建申明远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乡村的人们来观摩学习。海龙村深挖沼气文化资源,聚焦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村田园化、产业特点化、城乡一体化,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18年之前,院里院外到处是杂草,村庄外出务工的人有七成。七八年前开个村民会就来5个老人,今天开会少说得来20多个青壮年。农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了。”海龙村党总支书记熊建说,村里结合周边6个行政村共同成立海龙联村党委,并组建公司,形成共富结合体,吸纳农户以闲散资金和土地入股分红,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前面是航天育种基地,种的是太空蔬菜;那边是沼气摆设馆,邻近运用沼液沼渣种脆桃,林下还套种了遂宁红薯……”71岁的谢其英是谢婆婆凉粉店店主,每有客人来,她都会开心肠介绍村庄。她家地处沼气博览园,2021年初,村委会申请专项资金,对其房屋风貌改革晋升。2023年5月1日,谢婆婆凉粉店开业,当天收入2500元。前后一周,海龙村累计招待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0余万元。

  以海龙村为核心,以粮油轮作为种植模式,以农文旅融会为重点,安居区创立了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安居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陈勇近年来一直接洽海龙村。他说,园区以“沼气文化”为脉络,场景还原创建了文化展廊、农耕文化馆、沼气摆设馆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生发生活情景。一路走来,人们回想起当年的新能源给农村带来的变更。

  眼下,安居区正结合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讨所在海龙村打造四川省首个“低碳社区”。沼科所科研处副处长刘刈说,海龙村温室气体重要来自生活用能、施用化肥、稻田甲烷、生活垃圾糜烂等。据估算,村里每年碳排放2700多吨,固碳1500吨,差额的1200吨就是减排目标。

  传统与现代、变更与传承、进城与返乡……这些发展中的抵触是当今中国农村面对的广泛问题,在四川,我们看到了答案。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四川尊重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着眼长远目标、不违反发展方向,又立足当前实际、不违反发展规律。

  如果说沼气资源让海龙村转变面孔,那么打造竹乡竹韵则让兰沟村申明在外。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10年前是“烂沟村”,现在是“中国竹编第一村”,也是中国漂亮乡村。“我们村以前破败,都喊‘烂沟村’,下雨天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兰沟村党委书记赵小建说,村里竹编历史长久,但大多是编成背篓、箩筐等用具。近年来,村里开设了竹编培训班,教村民们编织精致的竹编艺术品。现在,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域。大家日子好了,村庄面孔新了。

  漂亮村子展示的是当地乡村创建的清楚思路。青神县委常委、副县长陈亮说,县里构建了县乡村一体化计划机制,强化乡村奇特空间形态保护。强调相融共生,相融但不同化,保存乡愁元素,施展村落价值。尊重自然生态原真性、保护山水生态基底。事实上,这也是四川省乡村创建的主要原则。

  王晓晖说,要瞄准“农村基础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大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打造功效完备、设施完美、富有特点的现代化乡村。要突出乡土特点、文化特质、地区特色,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使农村各展其长、各美其美。

  行走在蜀乡沃野,我们强烈感受到农业大省的魅力与活气。我国正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四川发展示代农业的实践让我们满怀信念,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必定能越擦越亮。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