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时政特稿|瞰雄安

发布时间:2023-04-01 12:47:16来源:

  从2017年4月宣布设立雄安新区时的“一声惊雷”起,雄安,酝酿着影响未来的力量。

  2023年4月1日,雄安6岁了。

  瞰历史长河,6年只是一瞬,但为建设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雄安的故事,酝酿已久。

  21世纪的北京,面临着“大城市病”的种种困扰。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一系列时代追问,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

  “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次在北京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道。

  选择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这个地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连成一片,达不到疏解目的;太远则难以接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不能更好地承接和转移非首都功能。

  最终“雄县—容城—安新”这一方案脱颖而出。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的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现在经过反复论证,并和北京市、河北省共同研究形成这个结果,一旦定下来,京津冀三地和有关部门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大事。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多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介绍,与深圳、浦东相比,建设雄安恐怕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几个月动工、几年就要完成。它的建设周期和真正形成人气聚集、经济活动聚集的过程,比一般的国家新区要更为漫长。

  瞰当下建设,雄安是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2018年2月22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后的今天,我们设立雄安新区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贯穿雄安建设发展的始终。

  今天,人们看到一个创新发展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前瞻性、引领性,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步推进。在雄安,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部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从城市治理到生态监测,从社区生活到交通出行,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

  一个协调发展的雄安——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雄城际铁路通车,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3家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全部开工,目前已有140多家央企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

  一个绿色发展的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6.9万亩,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一个开放发展的雄安——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鼓励开放型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国际合作平台优先在雄安新区布局等。

  一个共享发展的雄安——近两年来,约12万民众喜迁新居,“15分钟生活圈”成为社区标配,居民可以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美好生活正在开启。

  6年来,35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累计完成投资超5100亿元,“未来之城”雏形初显,为京津冀城市群下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的引擎。

  瞰未来发展,雄安是经得起检验的人民之城。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雄安的建设在稳步推进,日新月异。

  “人民城市为人民。”一个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雄安,是全社会的期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

  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考察。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秀林驿站,同参与造林护林的村民亲切握手。

  两年后再赴雄安,在“千年秀林”看到当地百姓找到了植树造林的新工作,总书记谆谆嘱托:“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在新区政务中心,总书记细心询问:“你们是第一批来雄安创业的企业家吧?”

  一位年轻小伙子将企业从北京搬到了这里:“来雄安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赶考。这个考场检验着我们能不能达标,能不能做到中国特色、国际标准。我们希望能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我们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各方面企业共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北京的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历史机遇,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眼下,在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百个工地塔吊林立,10多万名建设者仍在昼夜奋战。

  稳扎稳打、久久为功,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样板之城、人民之城,是“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