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在北京进行的人权讨论,说明西方不是人权“判官”
“习主席的贺信体现了对全球人权发展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在北京参加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期间,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议长、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马尔·赛义多夫接受了《国际锐评》的专访。他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将其中提到的安全、发展、合作比作人权保护“三大支柱”。
今年是《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这一文件提出“促进和保护所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必须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国际社会应促进有效的国际合作,实现发展权利,消除发展障碍”等重要原则,被视为全球人权发展史的里程碑文件之一。
30年后的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战争冲突、金融危机、逆全球化等对全球人权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人权治理往何处走?中国作为《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又将怎样做?
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提出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方就全球人权治理提出的最新主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引发与会者广泛共鸣。
先看安全。它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当下,某些国家渲染“大国竞争”,鼓动阵营对抗,挑动战争冲突,不断增加世界的安全风险,让很多国家民众的生命与生活面临严重威胁。论坛上,参会者们普遍认为,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对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法国《自由思想》杂志主编让-皮埃尔·帕吉向《国际锐评》举了乌克兰危机的例子。他认为,中国建设性地劝和促谈非常重要,只有从兼顾各方关切出发构建更加全面的安全框架,才能推动危机早日解决。
再看发展。它是人权保障的基础。在这方面,中国成功让7.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正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法国企业家贝特朗游历了中国各地,对中国扶贫成果印象深刻,认为“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且最快的减贫成就”。他在近期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说,中国几乎把所有资金都花在增强国力、增进人们福祉、改善民生工程上,保证了人民能够更广泛地享受稳定、繁荣和自由。
《国际锐评》评论员在论坛现场观察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嘉宾普遍认同,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比如乌兹别克斯坦正在积极推广中国脱贫的有益经验,助力本国发展振兴。赞比亚知名学者弗雷德里克·姆泰萨认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实践”。
保障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它不应该被政治化、武器化。然而,某些西方国家一方面对本国人权劣迹“选择性失明”,一方面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别国发展。在中方看来,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当人权“判官”,各国有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的权利。论坛上,很多嘉宾认为,习主席贺信中提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有助于化解人权领域的分歧,体现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关于合作促人权的重要精神。
“只有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基础。”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中国已经交出了亮眼的“人权答卷”。现在,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对话合作,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让本国人民生活得更好,也让世界人民的人权得到更好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代表:反对任何国家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第7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人权问题一般性辩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发言,反对任何国家借人权问题 [详细]